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3月4日上午,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说课与新教师试讲工作。党委学工部部长袁卫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姜琨、校教学督导组专家朱秀民教授担任评委,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各学院授课教师等30余人齐聚大学生活动中心,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专题说课环节,心理中心5位专职教师分别围绕课程五大核心模块展开深入讲解。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自我意识与情绪管理”“大学生亲密关系心理学”“学习与压力管理”“探索生命意义:从挫折应对到感悟幸福”等专题的深入剖析,系统展示了课程设计理念、教学重点及创新方法。现场教师就案例教学、课堂互动、思政元素融入等展开热烈讨论,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





试讲环节中,试讲教师自主选取课程模块进行教学展示,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多媒体互动等多样化教学手段,生动呈现了“00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样态,同时很好地结合了思政育人的工作要求。试讲工作顺利完成。











专家点评环节,朱教授从内容、环节设计、灵感表达三方面全面点评,肯定了试讲教师们准备充分、充实且有针对性,重点突出,案例恰当形象,达成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课程目标。

学工部部长袁卫国提出,希望教师们持续优化教学内容,磨炼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抬头率”,提升教学效果;并将教师身份与辅导员身份相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推动心理健康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我校持续深化心理健康课程改革,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幸福1+7”课程体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基础上,开设《幸福心理学》《园艺与幸福》《中国茶文化与幸福人生》等7门特色选修课,形成理论讲授、团体辅导、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课程供给切实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