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大思政课”重要指示批示,推动延安精神走进校园,8月26日至30日,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联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举办京津冀学子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暨“百万学子回延安,延安精神进校园”主题研学活动,我校党委学工部带队教师、传媒中心、心理协会和求实励志班成员等30师生参与此次活动。

延安,这座承载着中国革命辉煌记忆的城市,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也是孕育了独特革命精神的圣地。13年的风雨春秋,13年的浴血奋战,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和指挥全国各族人民革命斗争,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深入人心,在这片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宝贵的红色资源。

“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研学团师生登上宝塔山、清凉山,走进杨家坪、枣园革命旧址,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温革命故地,切身学习行走的“大思政课”,重习共产党人的艰苦岁月,感受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红色情怀。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绽放青春之光。








“当年,我的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追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研学团来到习总书记话中的梁家河,聆听现场党课讲解,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追随知青足迹,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天理学子的心中。

“一次延安情,一生延安行。”研学团师生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地——南沟村。一场思政课,老书记淳朴有力的语言,讲述了南沟农民的坚定顽强、持之以恒。年年丰收的苹果,更是代代陕北人民的青春,他们用自身行动激励广大青年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昔日的黄土荒山,如今的绿水青山。背后是无数陕北人民的无私奉献。

千亩稻田,昂扬高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研学团师生走进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了解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荒屯田,重温共产党人开荒深耕的光辉历程。羊儿肥、牛儿壮、马成群,革命先辈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产。同学们感触颇深,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赓续红色基因,勇担强国使命。


本次循着伟大的足迹,讲好行走的“大思政课”党史学习主题实践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充分利用了红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追寻红色记忆,充分调动了天理师生学习、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熊熊热情,激励天理学子磨砺自身品格,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未来,天津理工大学将继续探索红色文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着手培养敢于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引领天理青年为祖国大好河山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对祖国铿锵爱国情融入自身行动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学生代表心得体会
社会发展学院 郭雨霏
循着伟大的足迹,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是每一位研学学子人生中的难忘经历。从宝塔山到梁家河,再到杨家岭和南泥湾,每一处都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记忆。在宝塔山上,我们仿佛能听到当年革命者们铿锵有力的誓言,他们面对重重困难依然坚定不移的决心,让人肃然起敬。在梁家河,我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感受了他的青年时期是如何在基层中锤炼成长,那份艰苦奋斗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
在杨家岭,那些简陋却充满力量的旧址让我们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辛与不易。他们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创造了历史,书写了传奇。而在南泥湾,我们见证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具体实践,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辛勤汗水。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革命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让我们更加珍惜现有的和平环境,并立志要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学活动逐渐步入尾声时,我们都自豪地说:“我们都是‘延安人’。”这句话不仅是对我们这段时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最好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承诺。在这几天里,京津冀学子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真正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我们深知,无论未来我们身处何方,都将带着这份延安精神,像满天的星星一样,照亮周围的世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聋人工学院 孙烨飞
为期五天的延安研学之旅圆满落幕,我有幸与来自理工大学的杰出学子并肩,共赴这场深刻的大思政课之旅。在延安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漫步于革命圣地之间,当我登上宝塔山之巅,远眺四周,仿佛穿越时空,耳畔隐约回响着革命先烈的铮铮誓言,它们如同号角,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在杨家岭、枣园等历史遗迹的每一步脚印中,那些艰苦卓绝、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得以生动再现,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辉煌。这些革命历史遗址不仅是时间的印记,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见证,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尤为难忘的是,那晚的篝火晚会,我们围炉而歌,大合唱的旋律激昂澎湃,每一声歌唱都饱含了对祖国的深情厚谊。火光映照下的脸庞,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华儿女血脉中流淌的爱国情怀,以及我们这一代青年对于国家未来的责任与担当。
此行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视野,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与启迪。它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在旅途中,我有幸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共同度过的时光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特别是篝火晚会上的大合唱,那份青春的激情与活力至今仍让我心潮澎湃,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份团结与力量的传递。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对这次研学之旅最深切的感受。延安之行虽然短暂,但它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却是永恒的。我将带着这份延安精神,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青春的意义与价值。
艺术学院 崔钰洁
延安,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红色圣地。当我踏上这片土地,内心被深深震撼。
走进延安,仿佛翻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枣园里,那一孔孔简陋的窑洞,见证了革命先辈们艰苦的生活和不懈的奋斗。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依然庄严肃穆,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慷慨陈词和热烈掌声。这里的每一处遗迹,都在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先辈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开拓,为了实现理想,不惜付出一切。这种精神,在当今时代依然熠熠生辉。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但也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传统,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延安精神,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革命先辈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他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他人,奉献社会,为构建和谐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安研学之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升华。我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延安精神,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诗悦
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漫步在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间,亲眼目睹了当时新中国的缔造者们领导中国革命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简陋的办公环境和居住条件,让我想起了有关当时的生活写照:小米饭、南瓜汤、打着补丁的布衣裳。但就是在这里——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延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却成了中华民族翻身求解放的希望所在。因为在这里,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却涌动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打江山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体现为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可以克服任何艰难困苦的坚强信念。正是这种信念,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仁人志士,使当时的延安成为一片热土。正是这种精神,鼓励着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投身革命,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又一个胜利,直至新中国的诞生!
延安之行,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参观革命圣地,旧址犹在,有感慨,有惊叹。当年艰苦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却始终在我们心里。